在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制造及能源管理领域,设备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(红/绿/黄)是反映运行状态的核心信号。极视科技依托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,为客户提供高精度、高稳定性的指示灯状态识别解决方案,覆盖算法设计、开发部署到场景落地的全流程服务。以下从算法、流程、周期、场景、部署五大维度展开介绍。
极视科技采用“目标检测+颜色空间优化+时序校验”的三层算法架构,解决复杂工业场景下的识别难题:
目标检测层:
基础模型:基于YOLOv9改进的轻量化网络(参数量减少35%),平衡精度与推理速度;
小目标优化:引入ASFF(自适应特征融合)模块,通过动态加权融合浅层(边缘细节)与深层(语义信息)特征,提升微小指示灯(直径<5像素)的检测召回率至99.2%;
抗干扰设计:在损失函数中加入Triplet Loss,增强模型对指示灯与背景(如反光面板、标签文字)的区分能力。
颜色空间优化层:
HSV通道:精准分离亮度(V)与色相(H),避免光照变化对颜色判断的影响;
Lab通道:通过CIEDE2000色差公式量化颜色相似度,解决黄色指示灯与白色背景的混淆问题;
采用HSV+Lab双通道融合策略:
动态阈值调整:根据环境光照强度(通过光敏传感器或图像直方图统计)实时修正颜色分类阈值,适应昼夜交替、强光直射等场景。
时序校验层:
结合LSTM网络分析连续10帧的识别结果,过滤瞬时干扰(如摄像头抖动、指示灯闪烁),输出稳定状态(如“持续红色”而非“红色→绿色→红色”的误判)。
需求分析与数据采集:
深入客户现场,调研指示灯类型(如圆形/方形)、颜色分布(红/绿/黄占比)、面板材质(反光/哑光);
采集5,000+张标注图像(含不同角度、光照、遮挡情况),构建专属数据集,并标注指示灯位置、颜色及状态(亮/灭)。
算法开发与训练:
基于PyTorch框架实现YOLOv9-ASFF模型,在NVIDIA A100上训练150轮;
采用Copy-Paste数据增强:将指示灯粘贴至不同背景图像中,提升模型对复杂面板的适应能力。
测试与优化:
在客户真实场景中测试,记录误检/漏检案例(如黄色指示灯与白色标签混淆);
针对性优化:增加纹理特征提取模块,通过LBP(局部二值模式)区分指示灯与相似颜色物体。
部署环境适配:
根据客户硬件条件(如嵌入式设备、工业PC),优化模型量化方式(FP32→INT8),减少推理延迟;
提供SDK包(支持C++/Python调用)及RESTful API,无缝对接客户现有SCADA系统。
交付与迭代:
交付模型文件、测试报告及部署文档,提供7×24小时技术支持;
建立远程升级机制,每季度更新模型以适应新增指示灯类型或面板布局变化。
项目阶段 | 标准化周期 | 定制化周期 | 说明 |
---|---|---|---|
需求分析与数据采集 | 1周 | 2~3周 | 需客户配合提供现场访问权限及设备接入支持 |
算法开发与训练 | 2周 | 3~4周 | 定制化项目需额外进行数据增强与模型调优 |
测试与优化 | 1周 | 1~2周 | 包含现场联调与误报率压缩(目标<0.5%) |
部署与交付 | 1周 | 1~2周 | 涉及硬件适配与系统对接 |
总周期 | 5周 | 7~11周 | 复杂场景(如多品牌设备混合)可能延长2~4周 |
智能制造产线:
识别机床、机器人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状态,联动MES系统自动暂停故障设备,减少停机时间30%;
结合OCR文字识别,同步读取面板上的报警代码,实现故障快速定位。
能源电力设施:
监测变电站开关柜、配电箱的指示灯,当检测到“红色报警”时,自动触发声光告警并推送消息至运维人员APP;
与红外测温仪联动,综合判断设备过热与故障状态,提升巡检效率50%。
数据中心机房:
识别服务器、UPS电源的指示灯,实时统计“绿色正常/黄色预警/红色故障”设备数量,生成可视化看板;
通过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指示灯状态变化趋势,提前发现潜在故障(如黄色指示灯持续闪烁可能预示电源老化)。
边缘计算部署:
硬件:NVIDIA Jetson Orin NX(算力100TOPS)或华为Atlas 200I A2(功耗8W);
优势:本地化处理,数据无需上传云端,满足电力、军工等行业的隐私保护要求。
工业PC部署:
配置:Intel Core i7-12700 + NVIDIA RTX 3060,支持8路摄像头并发分析;
场景:适用于产线集中监控室,需同时处理多台设备指示灯的场景。
端侧部署:
设备:海康威视AI摄像头(内置RK3588芯片),直接运行轻量化模型;
功能:支持POE供电与MQTT协议,无缝接入客户现有IoT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