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视科技智慧油田牲畜入侵检测系统,以抗干扰算法、油企级安全与极简部署为核心,为能源行业提供“预防-预警-处置”全链条解决方案。从降低设备损坏率到优化生态保护,我们以技术创新助力油田智能化转型——让AI成为能源安全的“数字哨兵”,共筑安全、高效、绿色的智慧油田新生态。
极视科技专为智慧油田研发的牲畜入侵检测系统,采用多模态深度学习与动态环境自适应算法,突破油田场景的特殊挑战:
抗干扰目标检测算法:基于改进的Faster R-CNN框架,集成注意力机制(SE模块)强化牲畜轮廓特征,在沙尘、雨雾等恶劣天气下仍保持97.3%的检测准确率。例如,在塔里木油田测试中,系统成功识别出1.5公里外混入油区的野骆驼群,误报率低于0.5%。
热成像-可见光融合算法:通过非极大值抑制(NMS)优化,实现FLIR热成像仪与4K摄像头的多光谱数据融合。在长庆油田夜间监控中,该算法使牲畜识别距离提升40%,较单传感器方案降低60%的漏检率。
动态阈值调节技术:结合油田地理信息系统(GIS),根据油井、管道分布自动调整检测灵敏度。在胜利油田实际应用中,系统在输油管道30米防护带内实现100%入侵预警,同时减少70%的误报干扰。
极端环境适应性:
支持-40℃至70℃宽温运行,通过IP68防护等级认证,可抵御沙尘、盐雾腐蚀。在青海油田的实测数据显示,系统在年均8级大风环境中稳定运行超5000小时,故障率低于0.3%。
抗电磁干扰设计符合IEC 61000标准,确保在高压输油管道附近正常工作,信号失真率<1%。
低功耗长续航方案:
边缘计算终端采用ARM+NPU架构,功耗仅15W,支持太阳能供电系统。在新疆油田部署中,单套设备续航达180天,年维护成本降低80%。
智能休眠策略可根据牲畜活动规律动态调整算力,使摄像头日均能耗从1.2kWh降至0.3kWh。
油企级数据安全:
符合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,采用国密SM4算法加密传输数据。在渤海油田项目中,系统通过等保三级认证,实现视频流、报警信息端到端加密。
支持私有化部署与混合云架构,确保敏感数据不出域,满足能源行业合规要求。
极视科技采用“5+3+X”开发模式,确保项目快速落地:
需求确认阶段(5天):
派遣石油工程专家与AI团队联合调研,明确油井分布、防护等级、报警联动等核心需求。例如,为大庆油田定制方案时,团队发现传统模型易将抽油机误判为牲畜,通过增加工业设备特征库解决该问题。
系统开发阶段(3周):
基于极视科技自研的OpenOil视觉开发平台,快速构建检测模型。该平台预置10万张油田场景标注数据,支持零代码训练,可将开发周期缩短65%。在西南油气田项目中,团队仅用10天即完成模型训练与测试。
部署优化阶段(X天):
提供现场调试、员工培训、售后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服务。在长庆油田,工程师通过调整摄像头安装角度,将夜间检测准确率从92%提升至98%,优化周期仅用3天。
油井安全防护:
在塔里木油田,系统识别出闯入油井区的野驴群,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至巡检人员APP,使设备损坏率下降65%,单井年节约维修成本超20万元。
输油管道监控:
结合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,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沿线实现50米精度入侵定位。在陕西段试点中,成功预警3起牲畜破坏事件,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500万元。
生态保护平衡:
在青海油田,系统区分藏羚羊等保护动物与家畜,为环保部门提供迁徙数据支持。通过调整放牧区域,实现油田开发与生态保护的“双赢”。
无人值守站场:
在渤海油田海上平台,系统集成AI摄像头与无人机巡检数据,实现7×24小时自动监控。部署后,人工巡检频次从每日3次降至每周1次,人力成本降低80%。
一体化终端部署:
提供防爆摄像头+边缘计算盒的集成方案,支持Ex d IIB T4防爆认证,适合油井、计量站等爆炸危险区域。在延长油田部署中,单套设备覆盖半径达500米,减少30%的摄像头数量。
轻量化云端部署:
支持阿里云能源专有云平台,适合油田总部集中监控。某大型油企通过云端系统,同时管理全国200个站场的入侵检测,降低45%的IT运维成本。
5G+MEC边缘部署:
结合中国移动5G专网,在新疆油田实现<20ms的低延迟响应。当检测到入侵时,系统自动控制智能围栏启动驱离装置,形成“检测-预警-处置”闭环。